关于加强同江市民族融合发展建议的答复
张立静代表:
您提出的《关于加强同江市民族融合发展的建议》收悉。经认真研究,现答复如下:
一、发挥口岸优势
(一)加快完善口岸通道。市商务和口岸局充分发挥同江“水铁”口岸的区位和通道优势,大力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,聚焦铁路口岸换装能力不足的瓶颈,紧密协调哈尔滨铁路局新增换装设备,引进高架式履带挖掘机,作业效率较传统换装设备提升20%,进境列车由最初2天1列提升到1天最多7列,进出口货物品种由最初单一的煤炭、铁精粉,拓展至甜菜渣、铝锭、汽车配件、整车等品类。2023年7月,首次探索中欧班列集装箱“宽轨重出”模式,货物直接在同江铁路口岸装载至境外返程列车上,直接通关到达欧洲等地,比传统列车在境外换装的运行方式减少15%以上的运输时间,同年10月实现中欧班列进出境双向贯通。
(二)不断丰富口岸功能。市商务和口岸局加强对上争取和沟通对接,在先前成功获批进口油菜籽指定加工场地和水运口岸进口粮食、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3个功能性口岸的基础上,我市于2023年7月成功获批增设同江口岸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,2025年1月实现进口中药材首单。同时,积极贯彻落实“同江铁路口岸设施升级”行动,成功争取上级资金9.8亿元,用于建设铁路口岸集中监管场所、进出口货物集散物流基础设施、进口危化品铁路专用线、海关进境查验能力提升等4个项目,目前4个项目开工建设,预计2026年12月底完成全部建设。
(三)加快发展口岸经济。市商务和口岸局持续加强企业调研,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工作,鼓励企业畅通营销路径,拓展国际市场。定期组织对接洽谈,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,累计组织线上线下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大型展会及培训10余次,助力企业扩展贸易伙伴、开拓国际市场,并指导企业申报国省支持外贸发展政策资金,做好政策申报及解读工作,推动符合申请条件的外经贸企业按时提交申请材料,减轻企业运营压力,强化企业综合竞争力。同时,积极培育壮大本土企业,招引外地企业,积极对接国省最新政策,招引外地企业落户同江开展贸易。加强与有意愿落地同江企业的日常沟通和联系,安排专职人员服务对接协调解决付汇、融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早日实现业务常态化开展。
二、挖掘民族文化潜力
(一)打造赫哲民族文化品牌。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立足我市口岸、民族、生态特色资源,精心设计以走进赫哲族博物馆、革命烈士纪念馆、三江口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为主的“研学探索类”旅游线路;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、八岔渔猎文化体验区、街津口赫哲旅游度假区为主的“非遗文化传承类”旅游线路;以品味“赫哲全鱼宴”,参与“呼日堪节”、“乌日贡节”等传统节会为主的“赫哲文化深度体验类”旅游线路,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、具有赫哲族特色的游玩体验,进一步打响同江特色旅游品牌。同时,同江市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已将赫哲族手工艺品、民俗旅游等产业纳入重点招商领域,联合文旅部门策划“赫哲文化产业园”项目,计划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。目前已与诚贽文化(北京)有限公司签订《赫哲神偶》城市吉祥物IP商业开发项目,推动非遗技艺市场化。拟通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设立“赫哲特色产品专区”,助力民族产品“走出去”。
(二)强化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。市委统战部与大连民族大学、佳木斯大学、佳木斯市职教集团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制定系统的青少年非遗培训计划。通过开设“非遗文创定向班”,从理论教学、实践操作、创意设计等多维度培养30-50名青年骨干人才。积极协调佳木斯市人社局,全力推动将同江非遗技能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。通过政策扶持,降低非遗传承人的学习成本,吸引更多人投身赫哲族文化传承事业。同时,在非遗中心设立“传承人大师工作室”,诚邀本地、佳木斯市及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驻点指导。通过传承人之间面对面交流、手把手教学,孵化本土师资团队,构建“老中青”相结合的传承梯队,实现赫哲族文化技艺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。
(三)推动民族产业蓬勃发展。一是积极争取资金,夯实产业发展基础。近两年来,市委统战部全力争取民族发展任务资金,累计达2000余万元,用于支持我市民族乡村产业项目建设。目前,已成功落实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农机合作社、临江镇富川村文旅综合体、街津口赫哲族乡莲花河水上娱乐项目等8个项目,有效带动了民族乡村经济增长。二是全力争取政策,拓展产业发展空间。2024年12月,同江市成功入选国家民委第二批“现代文旅推动共同现代化试点”,市委统战部正积极与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对接,全力争取相关政策支持,力求将试点政策转化为推动民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三、深化城市友好合作
(一)加强与邛崃市的友好合作。同江市经济合作促进中心与邛崃市经合部门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。今年3月,市领导带队赴邛崃市开展考察交流活动,调研了骨伤康复科特色疗法、儿科中医技术和中医药文化馆,并计划于9月举办“同邛产业合作峰会”,重点推介同江口岸资源及民族产业项目,积极探索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着力推动两地共建跨境贸易合作园区,共享招商资源与政策红利。同时,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同邛崃建立两地文旅部门季度联席会议制度,并于2024年开展了“赫哲文化进邛崃”“邛崃非遗同江行”等系列活动,着力推动两地企业共建民族文创产品研发基地,实现设计、生产、销售资源共享。
(二)拓展友好城市合作网。同江市经济合作促进中心依托中俄跨境铁路大桥优势,于今年3月赴山东招远开展专题招商活动,重点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进行项目对接,推动双方在产业协同、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,为两地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奠定基础。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计划年内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、韩国庆尚南道等建立文化旅游合作关系,举办跨国民族文化交流节,力争提升同江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。
四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
(一)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。市商务和口岸局以建强产业园区为抓手,以同江国际港为依托,重点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和进出口商品加工储运园,主要建设商品展贸中心、海关联检中心等,激发创业投资活力,支持企业向“新”成长,并积极搭建线上平台,以关务支持与创新政府一站式公共服务、第三方专业市场服务为基础,完善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公共服务功能,建设并上线了中俄(同江)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,进一步缩短货物通关时间、减少审批环节,打造便捷高效的国际贸易通道。同时,打通“9610”出口通道,强化海关、邮政等部门间沟通协作,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、业务指导,建成跨境电商9610海关监管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,为跨境电商企业走出去打造成本低、效率高、服务优的国际物流通道。
(二)大力培育跨境电商主体。市商务和口岸局、经济合作促进中心持续加强招商力度,赴杭州、宁波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在跨境电商领域寻求合作机遇,开发对俄跨境贸易,扩展业务范围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,并组织企业参与哈洽会、进博会等活动,扩大交流范围,强化政企联动,组织召开电商产业发展座谈会,聚焦企业发展实际问题,促进电商行业间抱团发展、整合资源,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完善电商人才培育,积极发展电商直播新业态新模式,联合域内头部企业,开展电商培训8期,培训5000余人次。为推进产教融合,与东北石油大学联合开展实训教学,在同江设立5个实习实践就业基地,多渠道培养俄语、电子商务等领域专业人才。
五、整合资源协同发展
市商务和口岸局持续建强鳇鱼产业,在北京、哈尔滨举办“赫哲之巅 鳇鱼祖源”系列推介活动,设置电商产品展区、品鉴区、赫哲族传统手工艺体验区等多个展区,全面展示同江地方特色,结合线上线下双渠道,推广鳇鱼预制菜、鳇鱼月饼等特色产品。
特此函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