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创新农业种植养殖业态
打造农旅“打卡地”提案的答复
李海馨、张喜春、赵越委员:
你们提出的《关于创新农业种植养殖业态打造农旅“打卡地”的提案》收悉。经认真研究,现答复如下:
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农旅融合发展,着力加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相融合,积极打造农旅“打卡地”,持续推动我市农旅产业高质量。
一、践行“一村一品”理念,推动特色农旅品牌建设
同江市深入贯彻“一村一品”发展理念,依托本地资源禀赋,积极探索产业创新路径。在利用“832”等电商平台方面,协助农户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,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。街津口乡卫垦村村投公司借助网络优势,以“电商平台、线上销售”为契机,促进农产品特色品牌化。建设面粉、煎饼、山野菜等加工项目,“乌日肯麦得”系列产品,成功通过ISO质量认证并入驻“832”销售平台,提升了产品知名度,拓宽了销售渠道,直播带货实现较好收益率,带动了农民增收。卫国村亲亲百果乐园运用室温控制、绿色防控、水肥一体等技术,标准化种植精品绿色农产品,实现了科学管理、生产可控、质量可溯。通过技术革新,成功种植特色农产品草莓和南国蔬菜,半年内草莓销售额达80万多元,南国蔬菜销售额20多万元,带动村集体增收及帮扶人口户均增收显著。同时,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与文化精髓,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。街津口赫哲族乡政府组织六个村屯集体创办江畔赫韵文创店,融合对赫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当代设计趋势,采用自然的材质和柔和的色彩来诠释“神秘赫哲 魅力街津”的文化内涵。售有赫哲玩偶、明信片、帆布包、T恤衫、团扇、水杯等系列产品,为大众带来一场非“遗般的文化盛宴,让赫乡更有温度,让文化更有价值。下一步,我市将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,整合资源,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,以农业为基础、旅游为驱动,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推动地方经济繁荣。
二、依托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
同江市将“美丽乡村”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,充分融合乡村自然风光、人文景观与休闲旅游元素。我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、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被评为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,并已建成三村镇二村村的稻田公园等多个具有吸引力的农旅项目。在保持原生态、原生产模式不变的前提下,融入了动力小火车、泥地越野、水上扩展闯关、网红十步梯、野外露营等游乐设施,游客可在稻作文化、农业躬耕中享受无限妙趣,观赏稻田之美。去年试运营后,今年对稻田画展示内容全面升级,娱乐项目优化,游客体验大幅提升。同时,通过精心策划乡村旅游亮点活动,积极举办“中俄边境文化季”、“迎宾节”、“乌日贡大会”等传统文化活动,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边境文化、赫哲族文化的魅力与风采。同时,立足我市口岸、民族、生态特色资源,精心设计了包含农旅元素的沉浸式体验旅游线路。如“农耕旅居类”旅游线路,游客可走进乐业镇知青园、闯关东民俗文化村,体验农耕生活,感受乡村文化魅力。这些线路将农业观光、农事体验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,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,切实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
三、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,提升农旅“打卡地”知名度
为提升同江市农旅“打卡地”的知名度和吸引力,我市积极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,创新运营形式。发挥“同江文化旅游”新媒体网络矩阵作用,持续更新同江文旅头条号、抖音号、视频号等内容,定期推送旅游攻略和线路,同时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及抖音直播、慢直播等形式,强化旅游攻略、节庆活动及精品线路推广。后续,我市将持续创新营销方式,加强品牌塑造与精准推广,进一步提升同江农旅品牌的市场认知度。
四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,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
同江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服务与配套设施建设,不断加大投入力度。在民宿建设方面,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产业,提升民宿服务质量。目前,已建成一批特色民宿,如街津口赫哲族特色民宿、八岔赫哲族风情民宿等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和农业文化遗产,以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为基础,整合部分农村闲置房屋资源,以知青、闯关东、韩朝文化风情为背景,打造乐业镇知青园、三村镇关东大院、同江镇朝鲜族风情体验区等乡村景点,培育美丽宜居示范乡村,盘活地方民族特色关于文化和旅游资源,实现以“观光型”旅游向以“休闲、度假、人文情怀”旅游的方式转变,打造新模式“沉浸体验”式旅游。在娱乐设施、餐饮服务等方面,建设了一批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娱乐项目和餐饮场所。同时,持续完善交通、通讯、医疗等公共设施,优化游客出行体验。下一步,我市将继续优化服务质量,引入更多多样化的娱乐设施和活动项目,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农旅融合新地标。
下步,我市将加强部门联动,全力做好农旅融合发展工作。一是持续创新农业种植养殖业态。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团队,定期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,帮助农户掌握新品种种植、科学养殖等技术要点,并积极牵线搭桥,促成本地农业企业、合作社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。同时,鼓励科研院校在同江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,针对本地农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,推动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升级,为农旅融合提供更坚实的产业基础。二是深度打造农旅“打卡地”。依托特色种植养殖产业,开发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品,如水果罐头、特色果脯、农产品工艺品等,延长农业产业链,增加农产品附加值,为游客提供更多特色旅游商品选择。设计多样化的农事体验活动,让游客深度参与农业生产过程,增强旅游体验的趣味性与互动性。三是力争优化服务宣传推广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,制作精美的图文、视频内容,宣传同江农旅 “打卡地” 的特色项目、美景美食等,吸引更多游客关注。与旅游博主、网红达人合作,邀请他们前来体验并进行宣传推广,扩大同江农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。同时,参加各类旅游展会、推介会,设立同江农旅专题展位,展示同江农旅融合发展成果,与各地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拓展客源市场。
特此函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