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推动赫哲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
提案的答复
蒋丽丽、于明鑫委员:
你们提出的《关于推动赫哲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》收悉。经认真研究,现答复如下:
一、文化旅游线路设计与品牌建设
(一)特色旅游线路开发。我局围绕赫哲族文化、生态资源及历史遗产,设计多条沉浸式体验线路,包括:1.非遗文化传承类:以街津口赫哲旅游度假区、八岔渔猎文化体验区为核心,结合鱼皮制作技艺展示、伊玛堪说唱表演等非遗项目。2.生态与研学类:推出中俄界江游轮、三江湿地探秘、农耕旅居等线路,融合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教育。3.节庆活动类:依托“乌日贡节”“冬捕节”“开江节”等传统节庆,打造民俗体验游,吸引游客参与赫哲族全鱼宴、冬捕仪式等活动。
(二)文旅品牌打造。通过“跟着节庆去旅游”“跟着赛事去旅游”等主题品牌,结合中俄冰雪季、雪地汽车挑战赛等活动,提升同江文旅的国际影响力。
二、非遗保护与创新利用
(一)非遗传承与教育。设立非遗工坊近20处,开展公益培训30余期,累计培训超2000人,并推动非遗进校园,如第五小学开设鱼皮画、伊玛堪等课程,培养学生兴趣。依托国家级传承人尤文凤、杨双艳等,建立技能培训中心,创新鱼皮画技法,开发立体化、多元化的文创产品,年产值超千万元。
(二)非遗与旅游融合。在景区内建设非遗展示馆、研学基地,提供活态展演和沉浸式体验,如游客可参与鱼皮画制作、赫哲婚礼体验等。开发鱼皮服饰、鱼骨饰品、桦树皮画等30余种文创产品,通过景区、电商平台销售,形成“文化带回家”模式。
三、农旅、商旅协同发展
(一)农业旅游整合。盘活农村闲置房屋,发展农家乐、民宿和采摘经济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提升乡村文旅吸引力。规范农产品质量监管,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并推广赫哲族特色美食如鱼毛、马哈鱼坯等。
(二)商贸旅游拓展。发展“网红经济”,建立电商产业园和直播间,培训电商人才,2024年电商交易额达3788万元。并在景区设置特色农产品展销点,提供配送服务,方便游客购买本地大米、鹿精膏等产品。
四、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提升
(一)景区建设与优化。打造街津口赫哲旅游度假区、三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等核心景区,增设星空营地、花田垂钓等30余种新业态。推进“一乡一特、一村一品”乡村旅游格局,建设乐业知青园、朝鲜族风情体验区等项目。
(二)服务规范与保障。加强旅游市场监管,规范伴手礼和餐饮价格,避免景区溢价问题。成立节庆保障专班,优化景区卫生、交通等服务,提升游客体验。同江市文旅局通过“非遗+旅游”“节庆+研学”“生态+文化”等模式,将赫哲族传统文化转化为产业优势,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。未来计划进一步开发十大文旅品牌,深化全域旅游生态,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。特此函复。如有不同意见,请与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系。
(三)旅游人才引进与培养。近年来,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通过多元渠道充实专业人才队伍,累计招录4名应届毕业生,其中2名旅游专业人才为文旅规划与运营注入新鲜活力;同步开发公益性岗位,吸纳基层服务力量,夯实文旅服务根基。2025年,旅游执法队伍新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,强化市场秩序监管,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。同时,聚焦餐饮酒店服务人员、讲解员、导游等重点群体,组织超200人次开展礼仪规范、实操技能系统培训,并举办同江市餐厅客房及导游服务职业技能竞赛,以赛促学、以赛提质,全面推动酒店、景区等服务场景标准化、专业化升级,持续优化文旅服务软实力。
特此函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