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四五”期间,同江市立足中俄边境区位优势,以教育为纽带,在校园里搭建文化互鉴平台,在研学中架起友谊桥梁,让中俄两国的文化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谱写了一曲边境教育交流的动人乐章。
走进同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室,一阵清脆的汉语朗读声扑面而来,来自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市的10名学生正跟着中国老师逐字逐句地品读唐诗《清明》,眼神里满是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热爱。俄罗斯学生们一边跟着老师朗读,一边在纸上书写汉字,那略显生疏却无比认真的笔触,在纸张上勾勒出一笔一划,仿佛是在描绘着他们心中对中国文化的向往。
课后,他们还和中国学生学习打乒乓球,在球桌上你来我往,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。这种面对面的交流,不仅让他们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,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。俄罗斯10名学生的到来,正是同江市推进中俄教育交流的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学校不断探索跨境教育合作新模式,让中俄学子在语言互通中实现文化互懂。
从课堂内琅琅的俄语诵读,到课堂外热火朝天的联合研学,同江市的教育图景,正因中俄青少年日益密切的交流而焕发新的活力。作为对俄开放的重要口岸城市,同江正将其地缘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,通过教育系统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推进,让两国青少年的友谊之花在跨界实践中璀璨绽放。位于市中心的同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,已成为这一交流进程最生动的见证。这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兴趣班教室,而是演变为一个充满国际视野与青春活力的“跨境交流枢纽”。一场场精心设计、融合了文化、科技与体育元素的研学活动,让两国孩子在共同的体验中结下深厚情谊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同江中俄青少年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邀请赛等赛事的相继开展,为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提供了充满活力的“第二课堂”。球场上,每一次精准的传球、每一次默契的配合,不仅是技术的切磋,更是心灵的碰撞与情感的融合。这些赛事超越了单纯的竞技范畴,与课堂内的语言学习、非遗体验、科技共创等活动交织呼应,共同构成一幅全方位、立体化的交流图景。通过这种“以赛促友、以情相融”的深度互动,两国青少年在并肩拼搏与友好竞争中,深刻体会了尊重与协作的体育精神,也将“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”的种子深植心间,为人文交流的繁茂生长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。
五载耕耘,春华秋实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同江市以教育为舟,以文化为桨,成功在中俄青少年心中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的“连心桥”,多元的交流形式已汇聚成一股温暖的潮流,不仅让中俄青少年收获了知识与友谊,更让两国的友好基因代代相传,为边境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





